为强化爱国热情,增强团队凝聚力,感受祖国强大,9月3日上午,加工中心组织生产车间全体员工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直播。
当国旗护卫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没有音乐,只靠自己数鼓点,三名分队长行军刀礼,动作一模一样。礼炮声声,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先辈和烈士们的崇高敬意。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80年前那段战火纷飞、浴血奋战的历史长河。
01 历史回响,从苦难到辉煌的艰辛征程
阅兵仪式开始,最先触动人心的是历史的厚重感。镜头扫过天安门广场,礼炮响起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的是从1949年走到2025年,我们一共走过了多少次阅兵,又走过了多少段风雨飘摇的路。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典礼,它像是一次对整个国家历史的回顾,更像是一次“我们还在”的庄重宣告。从1949年开国大典的17架飞机(为了让场面不那么寒碜,就让飞机飞两遍),到如今各种新型武器装备的亮相,我们真正完成了从“飞两遍”到“腾空千里”,从“万国造”到“全部自主”的转变。
这场阅兵完美契合“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主题。它让我们回望历史,缅怀先烈,不忘民族苦难;它让我们审视当下,展示国力,坚定守护和平;它让我们展望未来,凝聚人心,迈向伟大复兴。
02 钢铁长城,现代化军队的崭新风貌
此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意义非凡。徒步方队中,抗战老部队与军力量新布局相互映衬,他们迈着严整的步伐、带着自信的神情接受检阅。
陆军方队首次展示新装备,海军方队平均年龄不到21岁,是最年轻的队伍;空军方队全员一线战斗部队,火箭军方队则由全国百个单位精选导弹手组成。今年首次系统亮相“4军种+4兵种”新型结构,除了陆海空火,还有中国航天、网络、信息支援、联勤保障部队,这才是现代战争的框架。各种新型武器装备的亮相,彰显了强军成果,更强化了人民军队维护祖国的能力。全部国产,全部现役,按照作战体系组队:陆上作战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勤保障群、战略打击群。这不仅是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定捍卫,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宣示。
03 动人瞬间,精神传承的泪目时刻
最动人心魄的,是镜头里老兵们的出现。苍老的手举起敬礼,皱纹里藏着整个民族的记忆。当抗战老战士代表们乘坐敞篷车缓缓驶过,我的视线瞬间被他们吸引。那些布满皱纹的脸庞,刻满了岁月的痕迹,而他们胸前那一枚枚沉甸甸的勋章,更是承载着无数的荣耀与历史。镜头扫过他们那颤巍巍却又无比坚定地敬礼的手,我的鼻子陡然一酸。
原来,历史并非只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它是这些老战士们眼中曾经的烽火硝烟,是他们手中紧握的钢枪,是他们用一生去守护的“和平”二字。那一刻,激动与敬畏交织在我的心中,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战旗方队同样让人泪目。“势如破竹”“杨靖宇支队”“平型关模范连”……一面面战旗不是纸上画的,是打出来的、死出来的。擎旗的人是现役军人,承接着当年部队的精神血脉。
04 和平宣言,民族复兴的庄严承诺
阅兵仪式是综合国力的展示,更是对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我们看到主战装备以磅礴之势驶过广场,展示的是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资讯化和实战化能力。这种展示传递一种坚定的自信:我们有能力、有决心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决不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这十个字此刻有了千钧之重。红旗是先烈以热血染就的信仰,春风是改革开放在我们面颊上的轻抚。当歼-20划破长空,当坦克隆隆驶过,我忽然懂得:这看似平静的蓝天,之所以没有硝烟,是因为有无数人正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这场阅兵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纪念不是重复历史,而是让历史活在当下的每一次正步、每一声呐喊、每一道凝视的目光里。当最后一个空中梯队消失在天际线,我终于明白,那些英灵从未远去,他们化作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最坚韧的经纬。
05 时代使命,传承精神的接力前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澳门各界人士,特别是年青一代,要时刻坚定爱国爱澳的信念,要知道今天的幸福从何而来,未来的责任由谁担当。
我们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各个领域奋发图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这场阅兵传递的不仅是震撼,更是使命:铭记抗战精神,以创新突破推动科技发展,用奋斗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这盛世如先辈所愿,而未来的篇章,正待我们书写。
当8万羽和平鸽和8万只气球升空,14只“北京白”和平鸽雕塑立于年号台两侧,纪念14年抗战,我恍然醒悟:和平不是偶然,是代价换来的。窗外阳光正好,街上车水马龙,人们步履匆匆。这片土地曾经伤痕累累,如今生机盎然。八十年前,先辈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八十年后,时代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长风掠过红旗,猎猎作响,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嘱托。愿以我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中华;愿以万千奋斗者之热血,续写这东方传奇。
加工中心——刘乐